河南大学自考网 - 欢迎您!
河南大学自考网
当前位置: 历年真题>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的中国文化概论的简答题及答案

时间:02-12来源:河南大学自考网作者:admin点击:258次
河南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的中国文化概论的简答题

河南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的中国文化概论的简答题

      1、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为什么说夏商时期,中国的农耕生产已达到了新的水平。
    答:(1)在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一批青铜制造的农、兵、乐器,种类多,技术成熟,说明农事活动的频繁。(2)在殷墟甲骨文中可以看到黍、程、麦、稻多种农作物字样,说明已实行分类栽种。(3)殷商时还订出了测查岁时的纪时法。
 
     4、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答:(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5、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6、汉代以且,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成成世,原因何在?
    答:(1)汉代统治者把发展农业当做“理国之道”,由帝王颁令劝农,把社程、祷雨水、定岁时、议庆典,鼓舞天下农夫勤劳耕作。(2)此一时期,兴修水渠。发明改造农具,改善耕作技术、撰写农书、移民屯田和开垦边荒等,被当做社会大事。(3)农耕区的范围随之扩大,岁时娱乐渐成风俗,农业文化日益兴隆。
 
    7、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在中国文化领域里,它不仅要关注一切上层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层民俗文化的诸多成果。它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人门课程。
 
    8、简述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 
  
    答: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特别是今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9、我国民族商业和手工业对农业经济生产起何作用?
    答:商业和手工业都是农业社会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对农业经济生产起带动作用。因为没有商业,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就不能内销外贸,就不能被外地好东西刺激,从而发现自己的文化实力和别人的优点。没有手工业,中国的民族经济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就无法借助大机器和新思想的力量,向现代社会转型。在世界竞争轨道上,就无法提速。
 
    10、何谓以文促商?
    答:《周礼.地官》说:“大市,日反为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贸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些条文说明我国很早就开始管理市商贸易,:并从礼俗文化制度上,规定了它的经营秩序。其他市、墟、集、会(庙会)的形成,市商经营之道以及营业习俗的市声、商幌、牌愿、字号,经营时的唱收唱付;广告的使用等等,这些贸易模式、经营方法及习俗把朝圣、游玩、娱乐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事象揉进贸易活动之中。这种以文促销的传统,不仅在历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在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即其发展和延续。
 
    1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   
 
    答:(1)文工团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12、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13、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   
    答: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市,墟,集,会。古人把贸易地场所称为“市”。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集。我国人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斯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14、传统中社区组织是怎么组成的?
    答: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地缘的家族组织往往结成社区群体。他们以某一地方地或社区,人的农贸集散地为中心,以若干相毗连的自然区划为范畴,形成了历史上较大的社会活动。比起家族组织和地缘组织,这种社区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带动了中国传统生活文化的发展。
 
    15、简答我国的四大发明的贡献与局限?
    答: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是举世公认的成就。东汉时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我国文教政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利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方便了印刷、提高了工效。它的出现带来了我国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施。唐代火药的制成,宋代火器的出现对政治、商业都发挥着极大作用。指南针促成了海运发展,帮助哥伦布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历史意义的伟大技术成果。但遗憾的是由于受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性质和制度的影响,这些发明始终未能成为社会前进的主流,没有能够得到更充分地推广应用和改进提高。
 
    16、试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      
  
    答:(1)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这一文化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探索和缜密思考的结果。(3)一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已经雄辩证明,综合创新之路,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之路。
 
    17、传统社会礼与俗的区别与关系是什么?
    答:礼起源于俗,但礼不同于俗。礼与俗的区别在于: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的特点,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礼具有规范、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札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化混沌未分时,不存在俗与礼的区别;伴随着既阶级分化、文化分层的过程。礼逐渐从原始习俗中提纯出来。礼最初是人神关系的调节,后来扩展到人,最后扩展到社会,成为严格的社会行为规范。
 
    18、儒家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1)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其三基德或三母德。在此之旬。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2)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人参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的的四母德恻陷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习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3)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王道之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郫和隶属关系,这种不平等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本位的道貌岸然德观念的必然产物。
 
    19、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有:(1)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2)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3)“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20、道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倡导者、创建者是谁?
    答: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将古代的鬼神崇拜、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黄老道术以及经学、墨学的某些观点融合以后而成的。它的倡导者、创立者为东汉时期的张道陵
 
    21、《大学》提出的教育的八步骤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大学》提出的教育的八步骤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乎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就是八个学习防段的具体目标,反映了儒家所设计的从加强个人修养开始,然后推已及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程序。其中,“格物”是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修身”是中心环节、关键环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具体方法,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最终目的。
 
    22、全盘西化论的核心是内容是什么?
    答:“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西方化”。其基本主张不预设人为限制,根本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照搬西方欧美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意识作为民族自救的根本出路;“全盘西化论”既反对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也反对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表现出对民族
 
    23、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走应怎样的道路?
    答: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这就是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母体文化,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作为激发现代化活力的异体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现代化为主体目标,借鉴中西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
 
    24、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中国古代教育的特征:(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教育视为治好国家、国家富强、教化百姓的重要措施。(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不论性善论、性恶论、都主张教育的必要。通过教育改变恶性,保持善性,由愚向智,由贫向富。(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古代教育内容为“六艺”,使受教育者一开始就重视德育、智育结合,全面发展,不偏执一方。
 
    25、试述我国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
    答:我国传统科技的文化基础主要受农耕文化和信仰的影响。从传统天文学的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看,天象观测的目的是以天象变化来预卜人间祸福的。而把天象与人事相连的思维是虚妄的,带有很浓的信仰色彩。历法则产生于农耕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与整体民族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受神仙方术、道教文化、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宋明理学等的影响。这些科技方面的成就有着有价值的一面,也有尚待解答之谜。总之,这些传统科技都是当时传统民族文化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产生的。
 
    26、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内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二是中国与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通道。
 
    2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各礼让;(4)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当前,我国社会上还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思想、旧文化,诸如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以权谋私,见利忘义,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懂礼貌,不讲信用,奢侈腐化,贪污受贿等等。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非常必要的,是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
      相关推荐:自考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责任编辑:河南大学自考)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微信交谈